忠而不愚是赵云

忠而不愚是赵云

正定县赵云庙管理处 彭增涛
 

三国名将赵云,素以忠勇善战闻名于世,他大战长坂、桂阳拒亲、东吴护驾、截江夺斗、溯江定蜀、空寨奇谋、古稀斩将,被世人誉为“常胜将军”,“两番扶幼主,一念答先皇”,对刘备、对蜀汉政权忠心耿耿。不但如此,赵云还素有大志,富有远见卓识,善于审时度势,时刻保持清醒头脑,服从而不盲从,忠诚而不愚忠。
 

赵云忠而不愚,“择明主而事”。

云别传曰:云身长八尺,姿颜雄伟,为本郡所举,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。时袁绍称冀州牧,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,善云来附,嘲云曰:“闻贵州人皆原袁氏,君何独回心,迷而能反乎?”云答曰:“天下讻讻,未知孰是,民有倒县之厄,鄙州论议,从仁政所在,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。”遂与瓒征讨。时先主亦依讬瓒,每接纳云,云得深自结讬。云以兄丧,辞瓒暂归,先主知其不反,捉手而别,云辞曰:“终不背德也。”先主就袁绍,云见於邺。先主与云同床眠卧,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,皆称刘左将军部曲,绍不能知。遂随先主至荆州。从这段记述中可以看出,赵云最终选择刘备作为其君主,并不是简单地意气相投,也不仅仅因为刘备的“知遇之恩”,而是在不断地比较鉴别之后,“从仁政所在”,选择与自己政治抱负相符的“明主”,以实现自己的“解民倒悬”的政治抱负。可以说赵云的忠,是建立在对人民的“仁”的基础之上的,心怀天下、根基深厚。
 

赵云忠而不愚,着眼长远,顾全大局。

云别传曰:益州既定,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。云驳之曰:“霍去病以匈奴未灭,无用家为,令国贼非但匈奴,未可求安也。须天下都定,各反桑梓,归耕本土,乃其宜耳。益州人民,初罹兵革,田宅皆可归还,今安居复业,然后可役调,得其欢心。”先主即从之。从当时的情况来看,打了胜仗、占了益州,众人商议分田分地,论功行赏,这也是人之常情,但都没有看到这样做导致的后果,很有可能使众将享乐思想泛滥,失去进取之心,更严重的是与民争利失去民心,致使政局不稳,这在历史上有很多的例子,最著名的莫过于后世的李自成。赵云的进谏很有可能阻碍了其他人“分田分地”的愿望,不可避免的得罪人、招嫉恨,但赵云保持着清醒的头脑,从民心向背出发,忠言进谏,有力的维护了蜀汉政权的稳定。
 

赵云忠而不愚,审时度势,进退有度。

云别传曰:孙权袭荆州,先主大怒,欲讨权。云谏曰:“国贼是曹操,非孙权也,且先灭魏,则吴自服。操身虽毙,子丕篡盗,当因众心,早图关中,居河、渭上流以讨凶逆,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。不应置魏,先与吴战;兵势一交,不得卒解。”先主不听,遂东征,留云督江州。先主失利於秭归,云进兵至永安,吴军已退。在失去荆州,关羽、张飞先后兵败身死的关头,刘备以“不愿同年同日生、但愿同年同日死”的惊天义气,决定举全国之兵讨伐东吴,大臣秦宓进谏,结果被刘备下狱。其他群臣均不敢再谏,而赵云顶着压力,不计个人安危,直言进谏,表现出忠心为国、勇于直言的政治勇气;而在进谏君主“不听”、一意孤行的情况下,赵云不是像比干苦谏剜心而死,也不像屈原苦谏楚王而被放逐,而是保住有用之身,在自身不能参与前线征战的情况下,兢兢业业做好应对的准备,当刘备伐吴失利之时,赵云率部进军接应刘备,避免了吴军长驱直入,把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。对于一个臣子来讲,在君主做出错误决定之前敢于犯颜进谏,在君主不接纳忠言、自己不被重用时恪守本分、时刻准备,在君主失败之后可以力挽狂澜、稳定局势,你还能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吗?
 

赵云忠而不愚,体现个人修养和人生智慧。

赵云的忠而不愚和后世魏征的“作贤臣不做忠臣”有相通之处,都是在忠诚的基础上凭借卓越的政治素养和能力,趋利避害,谋求整个国家的发展、政权的稳定以及人民的安定,而不是仅仅忠于君主,不辨是非一味愚忠,是与儒家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的思想一脉相承的。云别传载后主诏曰:“云昔从先帝,功积既著。朕以幼冲,涉涂艰难,赖恃忠顺,济於危险。夫谥所以叙元勋也,外议云宜谥。”大将军姜维等议,以为云昔从先帝,劳绩既著,经营天下,遵奉法度,功效可书。当阳之役,义贯金石,忠以卫上,君念其赏,礼以厚下,臣忘其死。死者有知,足以不朽;生者感恩,足以殒身。谨按谥法,柔贤慈惠曰顺,执事有班曰平,克定祸乱曰平,应谥云曰顺平侯。柔贤慈惠体现了赵云外圆内方的性格和修养,也是政治素质和人生智慧的最终表现;执事有班、克定祸乱表现了赵云出众的个人能力和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胆魄,可以说“顺平”的谥号正是赵云忠而不愚的最佳写照。
 

赵云忠而不愚,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。

“功从长板坡前建,祠自滹沱水畔留”。《三国志》卷三十六:“赵云字子龙,常山真定人(今正定县城)也。赵云最初军从袁绍,后转属公孙瓒,191年在公孙瓒处与刘备相识、相交、为友,并认定刘备为明主而终生不弃”终其一生,虽身经百战,但无一受伤,且均能获胜,无愧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唯一的“常胜将军,其超群的武艺、过人的胆识,宽大的胸襟,审时度势的军事思想和鲜明的拥君保主抚民政治主张,高风亮节,无愧为中国古代战争时代的一位“完人”。赵云“忠、义、仁、勇”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,因此赵云故里正定的人民历史上四次为其建庙祭祀,还成立了河北省赵子龙文化研究会,广泛开展了赵云赵子龙文化研究,多次与海内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,为弘扬燕赵文化和子龙精神做了大量工作。2005年4月,世界龙冈亲义总会主席赵守博先生带领世界刘关张赵后裔近百人,首赴正定赵云故里赵云庙祭祖恳亲,认祖归宗,虔诚地对先主赵云汉顺平候公圣像举行了隆重的祭拜仪式。并与河北省赵子龙文化研究会共同举办了《四先祖国际学术文化交流研讨会》,参会者分别来自中国、美国、加拿大、泰国、马来西亚、新加坡和港台地区等的龙冈世长和龙冈亲友;2013年5月,第七届世界赵族宗亲大会在正定举办,来自世界各地的赵族宗亲共计700余人参加;2015年3月,世界赵姓文史研联总会到正定县祭祖恳亲。此外,中国、美国、加拿大、泰国、马来西亚、新加坡和港台地区等各地各界人士和游客不断到正定探访赵云故里,汲取赵云精神的营养,尤其是韩国朴槿惠总统上任后,作为她个人“偶像”的赵云,在韩国的影响进一步加深、扩大,韩国公众到赵云故里探访、游览的要求极其强烈,为此河北航空专门开辟了韩国包机航线,大量的韩国游客涌入,在传播赵云精神和蜀汉文化的同时,为促进各地文化交流、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动力。

另一方面,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,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,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渐渐提升并趋向稳定,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愈益紧迫。所以国家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历史文化的同时,更迫切需要提取文化中的精髓来为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服务,充实和丰满今天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和个人修养。正基于人民诸多渴求,三国常胜将军赵云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便逐渐凸现出来,进而被愈来愈多的人们所认知。赵云所以被今天愈来愈多的人们喜爱,恰恰印现了人们这种精神生活领域里的渴望,人们在赞叹赵云百战百胜、完美人生的同时,尤其为其“忠而不愚”的人生智慧所折服。在现实生活中,同样需要“忠而不愚”的素养和智慧,作为党员干部,既要自觉拥护党的纲领,遵守党的章程,履行党员义务,执行党的决定,严守党的纪律,保守党的秘密,对党忠诚,永不叛党,又要敢于和贪污腐化、损公肥私等不良现象作斗争,维护党的形象;作为机关、公司的工作人员,既要服从上级的决议,按照上级安排完成好各项任务,又要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,适时向上级提供参考意见,在领导疏忽或失误时尽最大努力维持局面、避免损失。我想,这样的人到哪里都受欢迎,这样的人才到哪里都会得到重用。

乡人有赞曰:忠而不愚是赵云,柔贤慈惠修自身。执事有班定祸乱,完美人生耀古今。
 

    资料来源:北京唐藤
    转载时间:2020年02月21日
    转载网址:http://bdsh.cnjply.com/

上一篇:燕赵文化的“精气神”

下一篇:没有了

相关链接(日)
  • 三国志学会